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:让孩子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教育资讯 heimagongsi 8℃

现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,通过开展诗词背诵、书法练习、传统节日活动等多种形式,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了解历史故事、传统习俗,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

现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,通过开展诗词背诵、书法练习、传统节日活动等多种形式,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了解历史故事、传统习俗,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。​
以前有些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,孩子对传统节日的由来、经典诗词的含义了解很少,甚至出现 “过洋节比过传统节日更热闹” 的情况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,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,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增加古诗词、文言文的比重;在美术课中加入书法、国画内容;在班会、校园活动中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。​
在陕西某小学,每年端午节,学校都会组织 “包粽子、识端午” 活动。老师会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,教孩子们包粽子的方法,还会举办 “端午诗词朗诵会”,让孩子们通过朗诵诗词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。学生小何说:“以前过端午只知道吃粽子,现在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,还会背好几首端午相关的诗词,觉得传统文化特别有意思。”​
很多学校还会邀请传统文化传承人进校园,比如邀请书法老师教孩子写毛笔字,邀请剪纸艺人教孩子剪纸,让孩子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。在山东某中学,学校开设了 “传统文化社团”,学生可以在社团里学习古琴、围棋、汉服制作等,社团成员还会在学校的文化节上表演节目,展示学习成果。​
不过有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 “形式化” 问题,比如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诗词,不讲解背后的文化故事;或者开展的传统活动流于表面,没有真正让孩子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。对此,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材料,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;同时要求老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,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,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。​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“根” 和 “魂”,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孩子从小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,长大后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。未来,传统文化教育会更深入、更生动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。